作文网 > 初中 > 中考 > 作文预测 > 2009中考作文预测与指导五_3000字

2009中考作文预测与指导五_3000字

时间:2016-04-29     阅读: 次     作者:     字号:      【我要纠错】

  预测作文题

  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以“风景”为主题词的作文在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试卷并不陌生,如2004年山东淄博以“我就是一道风景”或“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等。2008年宁波市选题作文之一也就是《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基本方向一致。难怪题目一经面世,就有人认为此题太“老”、太“俗”了。细细玩味,综观全题,应该说200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具有如下鲜明的“亮”点。

  一、比喻设题,与诗意的提示语相得益彰。“一道风景线”以比喻的修辞设题,题面灵动,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提示语的设置,用语像一首诗,读来清新优美。文题是对提示语的凝练,提示语又是文题的诗意诠释,把“风景线”这一喻体化为一个个具像,铺展在人们面前,为考生找到审题立意选材的方向。提示语精妙地扫除了学生审题障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考查“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基本要求。

  二、题面开阔,为选材的多样性开拓视野。用比喻设题,文题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选材视野开阔。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学生,选材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三个角度三个层次,次第展开,触发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感悟积累,选择自己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

  三、关照现实,为立意的多元性启发思维。有人认为,此题考生很难出新,因为题目似曾相识。但是笔者认为,从提示语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命题者鲜明的指向,要学生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无论是“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还是“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都是引领学生去留意去观察去思考现实的点点滴滴。其实,不仅仅是要学生看到这些“风景线”,更要去思考、感悟、回味,在思考、感悟、回味中提炼,明确自己的写作立意。应该说,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写作的立意自然呈现出多元色彩。

  四、强调个性,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如果说,题目的大众化,所谓的“老”“俗”,考查的重点自然在强调个性化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样的“眼中景”,不一定产生同样的“心中景”。这事实上是本道作文题要求学生突破的难点。写作中,要把眼中所见与自己的心灵感悟融为一体,折射出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发。有人说,这对初中生的要求偏高。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导向,在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同时,很有必要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文题的大众化,笔者以为,不在于一定要学生出新,更在于引领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再看这个命题,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景线”的泛化,题旨容易牵强附会。尽管提示语对文题的要义作了具体化的补充,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让人觉得题目有些宽泛,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心灵感悟都可以贯名以“风景线”呢?这样,是否会出现硬拉死扯的现象呢?套题使题旨牵强附会,必然使主题简单化和肤浅化,或者刻意追求一种深刻。

  二、选题的俗化,选材容易移花接木。“风景”和“风景线”是两个外延和内涵不同的词语,因此尽管似曾相识,但如果不加以细致考量和推敲,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将“风景线”的理解泛化,加上题面眼熟,选材套陈题,就显得在思维惯常轨道里了,不可避免地为作文移花接木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文题的诗化,行文容易空灵浮华。文题很美,是对南通近几年作文命题的延续,例如06年的话题“生命的芬芳”,07年的命题“带着微笑出发”,都给人诗意的美感。事实上,一看到“一道风景线”这个题,就会给人以遐想的冲击,这正是命题者所追求的一种审美价值所在。加上提示语诗化的语言,很容易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倾向,在浮华的语言上做文章,导致文章空灵无物,主题难以捉摸的恶果。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当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作文规范大有必要扎实训练。诸如审题、立意、谋篇等写作知识新课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忽略了,作文教学更显随意和无序。读懂文题是立意谋篇的第一步。审题不到位造成作文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主题不鲜明、思路不清等等问题,与作文有效的规范训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必要的作文规范要循序推进,扎实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个性

  二、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那种编造故事,脱离自己的生活,甚至靠移花接木写出的文章必然矫情做作。生活中不是缺少“风景线”,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线”的眼睛。给学生一双慧眼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等等,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拓展视野,垫高灵魂,提高审美素养。

  三、加大阅读量,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笔者曾经撰文批评学生作文浮华的现象(见《警惕:作文走向浮华》,《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6期),认为学生作文中词语华丽是一种作文毛病,反思下来,还是觉得此种观点有失偏颇,有问题的不是学生作文用词的华丽,而是一味追求用语的华丽忽略了作文的内容,使主题飘忽,难以捉摸。事实上,初中阶段要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大胆使用,或直接引用,或模仿写作。初中阶段积累的匮乏,自然很难说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用时不足,指导不足,是目前依然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很难对一道题做出一个优劣之判断,事实上,一个文题的出现也无须评判它的优劣。中考命题也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写作的过程。文题的成品呈现体现了命题组智慧的结晶,我们在解读它,就像解读一篇文章一样,可以是多元,也可以是自主的,力求接近命题者理想,力求更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

  范文:

  一道风景线

  江苏南通一考生

  有幸随旅行团去了一趟湖南,让我尽情享受着别样的风景,领略了一道别有情趣的风景线——

  时令已是深秋,但麓山的枫叶并没有以诗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来迎接我,放眼望去,满山满谷高高低低的枫树向我宣告着一个巨大的“绿”字。身着绿装的枫叶别有一番风姿:近看,微风拂来,片片枫叶随风拍打,“噼噼啪啪”作响,像宽大的手掌在热烈地鼓掌;远看,枫林像一片深邃的大海,林涛汹涌,绿浪翻滚,依旧透着勃勃生机,没有丝毫凋落的迹象……

  我边看边向上攀登。才到半山腰,我已是气喘吁吁,可身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大书包。这时,耳旁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这位同学,要不把书包放在这儿,等回来再拿?”

  我扭头一看,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穿着绿色的旧军装,腰板挺直,一双略微凹陷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闪着慈爱的光芒。看到他身旁的许多包裹,我迟疑了一下,还是把书包递了过去,问道:“多少钱?”“你人不大,思想倒……干我们这行的,不收钱。”说着,他另一只手伸过来,只见他的手臂上套着一个红袖章,上面赫然印着三个黄色的大字——“执勤员”。“哦,那谢谢您,老大爷。我估计12点左右返回吧。”“行,没问题。不过,我可提醒你,要想登上山顶的话,可要加油啊!”

  老大爷关切的话语,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勇气,我又奋力向上爬去……

  在山顶吃完午饭后,我稍事休息,开始下山。突然,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这位同学,你的书包……”“哦!”我远远望去,那位老大爷正提着书包向我走了过来。“老冯——”只见他的身后,一个也是身着绿军装的老年人,拎着一个保温饭煲,“都快两点了,没见你下山来吃饭,我就把饭给你送上来了。”

  老大爷接过饭煲时,我突然注意到原先堆放在那里的包裹已经被全部领走了。我感激地提起书包:“谢谢您,老大爷。再见!”“不用谢。再见!”

  当我再次回过头时,远远地望见两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站在枫树底下,和枫林的美景融为一色,成为麓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文章开篇着力描写的是“枫景”,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此文写的肯定是“风景”。接着读来才知不然,老人——麓山“执勤员”,才是文章要叙写的主人公……当“我”再次回头望去时,只见“两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站在枫树底下,和枫林的美景融为一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文章构思精巧,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荐评/崔益林)

  一道风景线

  江苏南通一考生

  初读沈从文,便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在那之前,我刚刚看完《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忠义、骁勇着实让我热血沸腾了好几日。然而,刚一翻开沈从文的《边城》,我就怦然心动了——优美而洗练的文字将一个叫作茶峒的湘西小城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蜿蜒的山峦,幽静的小溪,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近处的桃花,微风吹过翠绿的细竹,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

  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超然的脱俗和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这古老娴静而又灵动的边城风景,孕育出一个小泉般清冽的少女翠翠,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着我心灵的一角。

  接下来的阅读让我平静。小说一页页翻过,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日撑着渡船,不肯收过渡人的任何钱物,却还总是热情地赠送他们烟叶和茶水。他那名叫翠翠的孙女便在爷爷的竹笛声中,在和煦的风日中成长着。我惊异于沈从文勾勒的这个世外桃源,没有半点的喧闹,没有任何的世俗气,让人沉浸其中。

  端午大概是茶峒城最热闹的节日,龙舟、凫水、捉鸭子,整个小城似乎都沉浸在快乐中。于是有了翠翠与傩送的美丽相遇: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托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消失了,这让我憾恨良久。幸好沈从文先生在结尾还是留给了人们希望:“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读到此处,我的心微微一颤,如闷闷的夏日吹过来一股凉风,似乎是得到了某种神谕:世上固然是有苦难的,但同时也是有希望的。

  沈从文先生真的是一位高妙的文人。我甚至曾想模仿他的文笔续写一个结尾,但我失败了。我没有办法写出那种淳朴自在的景致,那样真诚唯美的心灵。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已经成了一道不落的风景线常驻我心,不时地提醒我——

  在喧闹或烦躁时,不妨让心灵返璞归真。

  于是,那道风景线便永久地沉淀在我心中,时时想到,时时翻看,总会让心灵怦然而动。

  点评:这篇佳作底蕴深厚,考生沉浸在沈从文《边城》的意韵中,并能把这份感动用洗练质朴的文字展示出来,提醒人们“在喧闹或烦躁时,不妨让心灵返璞归真”,感悟自然而深刻。(荐评/秦竞时)

  一道风景线

  江苏南通一考生

  翻开记忆的相册,品味那浓厚而香醇的爱——

  妈妈·围巾

  窗外,风儿呼呼地吹着,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妈妈轻轻地走到我身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哇!好漂亮的七彩围巾,看上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在接过围巾的刹那间,我看见了妈妈的那双手:通红的手上布满了冻疮,好像刚刚涂过药,手指也肿得很厉害。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仿佛又出现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赶织围巾的情景。

  哦,一条七彩围巾在寒冬里为我筑起一道美丽的锦屏。

  朋友·桔花

  今天是我生日,原以为没有人知道。虽然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忙碌,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回到家,忽然发现门口有个纸盒,推开门,打开纸盒,里面是一枝桔花儿,下面枕着一张漂亮的卡片:“朋友,知道你不喜欢其他花儿,所以就送了桔花。在你十六岁生日之际,我真诚地送给你最美好的祝福!”此刻,一阵桔花香气立刻沁入心脾。

  哦,一枝桔花儿在我的生日里给我的心情添上了温馨的一笔!

  老师·纸条

  临近中考,一切都那么匆忙,我的心情也坏到了极点。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回到家,打开作业本,一张纸条滑落下来:“孩子,最近看你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是不是中考复习太紧张了?老师相信你会坚持住,挺过中考的。记住: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坚强是飞翔的翅膀,祝你成功!”看着看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哦,一张小小的纸条也会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一条七彩围巾,一枝桔花儿,一张小小的纸条,是爱把它们串联成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

  点评:精心选材。三个片段叙写三个爱的细节,三个画面中流淌的是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贯穿其中的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爱”的主题。

  扣题意识强烈。聪明的小作者把三个片段化成三个画面,又用爱的主题把三个画面串成一道风景线,文章切题,主题深刻。(荐评/孙卫忠)

 

相关词: